孩子,是绽放的花朵,是家庭的希望,也是祖国的明天,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第一任老师。如何预防孩子出现心理问题?孩子出现心理问题,爸爸妈妈们又该怎么办?我们在这里要给爸爸妈妈们一些小建议:
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
心理学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,关系先于教育。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,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,先改善亲子关系。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,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。除此之外,父母间的关系也同样重要。父母关系和谐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,为孩子的心灵注入成长的力量。所以,家长们要学会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,多多照顾自己的心情,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,或者让孩子劝架,向孩子诉苦等,家长可以采用转换环境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,多出去走走让自己身心放松愉悦。
关注孩子情绪 做孩子的倾听者
家长不仅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,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,还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方面的变化,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法,让孩子消除负面情绪,在健康、自信中成长。家长还需要学会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交流,让孩子能够在平等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心声,“倒”出内心的“苦水”。当孩子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,就会让内心有相对开阔的空间。
宽容约束要平衡 允许孩子适当犯错
平等地对待孩子,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。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,过分严格则破坏关系。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,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,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。另外,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,而要看到孩子的努力,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,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做事。同时,要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,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,而不是障碍。孩子没有经历过挫折,就容易被挫折打倒,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。
积极鼓励,正向引导
很多父母都会纠正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,好像改掉了这些不好的地方,孩子就能完美一样,可是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,是无能的,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,有些孩子就会拿自己和更差的孩子比,向父母证明自己不是最差的,父母不明就里,还认为孩子为自己找理由,或者孩子无可救药了,只知道和差的比,相反,如果不论多么细微的成就都给予鼓励,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就会增加,也就会提高,他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,孩子需要鼓励,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一样。 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一场温暖的马拉松,需要我们共同的耐心、智慧和爱,需要我们用心对待家校共育,齐心协力,共同关注孩子的性格、情绪、意志、品格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表现,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,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,收获好性格,享受好人生!
编辑:耿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