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年前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。
70年后,这片辽阔美丽的疆域,
有着怎样的模样?
最好的答案,藏在生活在这里的少年们心中。
他们说:
“如果你来新疆,我一定要带你......”
乌鲁木齐:
一半烟火,一半书香

新鲜出炉的馕 劳热阿·海拉提 摄
向导 迪丽娜扎:
如果你来新疆,我一定带你逛逛新疆国际大巴扎——它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,有着绿色穹顶、白色墙壁,廊柱上刻着精致花纹。
这里热闹得像过年:维吾尔族小伙吆喝着售卖英吉沙小刀,刀鞘上有手工雕刻的花纹;哈萨克族阿姨们坐在织机前,彩色丝线在手里穿梭;干果铺里的巴旦木、葡萄干,堆得像小山;刚烤好的羊肉串,撒上孜然和辣椒面,咬一口唇齿留香;刚出炉的烤包子,外皮脆得掉渣,内馅鲜得掉眉毛……
小心愿
祖国那么大,美食有很多。我想去四川,在成都宽窄巷子里吃担担面,有没有小伙伴推荐一下?
向导 朱恩泽:
如果你来新疆,我一定带你聆听独特的交响曲——早晨的乌鲁木齐街头,戴花帽的维吾尔族大叔正用流利的普通话疏导早高峰的车流,穿艾德莱斯绸裙的姑娘捧着热气腾腾的奶茶匆匆走过。
我还要带你走进我的小区——一楼的哈萨克族阿姨刚炸好金黄油亮的包尔萨克;二楼的回族奶奶也在厨房忙碌,油锅噼啪作响,炸出的油香顺着窗户飘进楼道;我家的厨房里,妈妈正将从河南寄来的芝麻香油,细细淋进滚烫的新疆大盘鸡里。这一口鲜香,正是丝路味道与中原风味跨越数千里的完美融合。
如果你来新疆,我一定带你走进我们的学校——课间,古丽用带来的核桃馕,换走了我的羊肉烩面;玛尔江用奶疙瘩,换走了上海转学生的桂花糕。不同的味道在舌尖碰撞与交融,让我们读懂了多元的文化。
我所在的学校科技小组,由汉族、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同学组成。我们用蒙古族同学家牧场的光伏发电设备,给柯尔克孜族同学家的冬牧场设计了智能保温系统。那天我们高兴地拍了张合影。镜头里,每个人的睫毛都结着霜花,笑容却比天山上的太阳还明亮。我想,这就是新时代新疆少年的模样。
小心愿
祖国那么大,我想去福建看看。不知客家土楼里是否也有动人的故事?
“宝木巴”:
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

木思力玛 供图
向导 王佳琪:
如果你来新疆,我一定带你看看我的家乡——位于塔城地区,被我们称之为“宝木巴”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
这里是英雄史诗《江格尔》诞生的地方,有无边的草原和巍峨的雪山。夏天,牧民们会举行热闹的那达慕大会,赛马、摔跤、射箭,每一项都扣人心弦。晚上,大家围坐在篝火旁,听长辈吟唱古老的史诗,跳起传统的舞蹈,天空中的星星又大又亮,仿佛伸手就能摸到。
向导 阿丽娜·努尔兰别克:
近年来,我的家乡有了新变化。这里保留着传统的赛马文化,只不过曾经的戈壁赛马场,如今已变成了现代化的赛马基地。一条条平坦道路、一个个特色公园,让乡村焕然一新。旅游业蓬勃发展,让农牧民的收入稳步增加。
小心愿
祖国山河广袤,我心中藏着不少向往之地,江苏连云港便是其中之一。听说那里有《西游记》文化印记,还有“海上仙山”。可有小伙伴愿意当我的向导?
新疆小伙伴@你,快来领取任务卡!
亲爱的小朋友们,你们听见新疆小伙伴的心声了吗?
他们说,如果你来新疆,一定带你聆听这片热土上最美妙的“交响曲”;他们说,祖国那么大,还有很多地方令人向往……
新疆的故事未完待续,“壮美中国行”的接力棒即将开始传递!
现在,轮到你了!
如果新疆小伙伴来到你的家乡,你最想带他们去哪里看看?
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美食、动人风景、温暖故事?
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:“如果你来[我的家乡],我一定要带你看看......”
让我们一起,用青春的声音为家乡代言,用真诚的邀请连接五湖四海!
来源:《中国中学生报》(中国少年报中学生版)
编辑:高富灿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