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紧急提醒!看似有趣的“神秘咒语”和“怪奇动画”,可能正在侵蚀孩子的世界!】
“邪典动画”入侵儿童世界
最近,不少家长发现,孩子嘴里常念着像“通通通通撒呼啦”“哩哩哩辣力辣” 这样听起来像咒语的词汇,书包上挂起了“耐克鞋鲨鱼”挂件,房间里摆满了造型诡异的“木棒人”“仙人掌象”玩具……



网络截图
这些被孩子们称为 “外国山海经” 或 “AI山海经” 的内容,正悄悄成为校园里的“社交密码”。它们看似新奇有趣,背后却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患。

“外国山海经”中的部分形象,网络截图
这些由AI简单拼接生成的动画形象,常常夹杂着暴力、血腥元素,甚至出现“杀死”“砍人”等危险动作。有些视频内容更为惊悚,比如“卡通角色挖出自己的眼珠”“奥特曼怀孕”“小猪佩奇打骷髅”等,画面诡异、情节荒诞,却因为色彩鲜艳、节奏快速,很容易吸引孩子点击模仿。

“奥特曼怀孕”、“小猪佩奇打僵尸”视频内容截图
一些色彩鲜艳的动画视频,往往打着“益智早教”、“色彩启蒙”的旗号让家长放松警惕。它们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和快速切换的画面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,内容却往往空洞无逻辑。

色彩鲜艳的“启蒙动画”,网络截图
“邪典动画”有什么危害?
长期观看这类视频,不仅会让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,影响学习效果,更会扼杀他们宝贵的想象力,让孩子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。不少家长发现,孩子看完后容易情绪急躁,甚至不自觉模仿视频中的不当行为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些内容正从线上蔓延到线下。电商平台上,这些形象被印在衣服上、做成盲盒和卡牌,以“给孩子的礼物”为名热销。不少孩子为了收集这些卡片,频繁向家长要钱,甚至形成“别人有,我也要有”的攀比心理……


电商平台上售卖的“AI山海经”玩具
“邪典视频”之所以大量传播并流行,一方面是因为AI技术大幅降低了制作门槛,任何人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,就能快速生成一段动画; 另一方面,部分平台在算法推荐上“推波助澜”,孩子一旦点击,系统就会持续推送同类内容,形成“信息茧房”,让家长防不胜防。
尽管各大视频平台设有“未成年人模式”,但实测发现,有些APP只需卸载重装,就能以“游客模式”绕过限制,继续自由浏览不良内容。
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?
多关注孩子观看的内容,陪伴他们一起选择健康、积极的动画和读物;
开启“未成年人模式”,并定期检查是否被绕过;
引导孩子了解《山海经》等中国经典文化的真正魅力,建立文化自信;
教育孩子辨别不良内容,遇到奇怪视频主动告诉家长。
转发提醒身边家长,多一份关注,少一份风险!
编辑:侯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