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本杂志,
走过95年,
串起了几代人的青春。
《中学生》不只是知识的仓库,
更像一座发着光的灯塔,
它告诉我们:
教育,从来就是一场双向奔赴。
三个故事,
诉说着这本杂志温暖的陪伴。
一个封面,一个春天

依稀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《中学生》有一期封面,选用了国画《春牧》。画面中,两名少年悠然坐在牛背上,一人手捧收音机,一人俯身倾听。耕牛驮着少年从春光融融的田野间缓缓走来,既预示着春耕时节的到来,也象征着《中学生》这本杂志即将焕发新生。
历经95年岁月,《中学生》始终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与阳光的形象,不仅荣获“国家期刊奖”等多项荣誉,更成为一代代中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,散发着蓬勃的朝气。
——读者童忠全
给《中学生》写首诗

课堂外的天地你领航,
知识海洋任我们徜徉。
困惑迷途你点亮星光,
如灯塔照彻学海苍茫。
成长心事你细细珍藏,
用温柔笔触融化怅惘。
励志篇章似鼓声激荡,
赋予勇气让梦想翱翔。
《中学生》如知己一样,
青春岁月里的温暖篇章。
时光荏苒墨香永不忘,
感谢有你将前路照亮。
——读者王辛生
照亮彼此,一起成长

40多年前,我还是个背着帆布书包的中学生。那时路过报刊亭,总会瞥见《中学生》那鲜亮精美的封面,在众多杂志中显得格外不同。我每每驻足,却又无法轻易购买——对于一个囊中羞涩的少年而言,它就是一座只能仰望的知识殿堂。
岁月流转,我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中学教师。我终于开始订阅《中学生》。我惊喜地发现,尽管时代变迁,它依旧保持着那份贴近学生的温度与深度。作为教师,我常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推荐其中的精彩篇章;作为作者,我尝试将教学心得付诸笔端,向编辑部投稿。走近《中学生》,我才真正明白:最好的教育,从来都是双向的成长。
——中学教师刘万峰
编辑:耿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