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位读者的来信,令人动容

2025-11-25 10:25:19
来源:《中学生》

一本杂志,

可以成为

暗夜里的灯火、

讲台上的桥梁、

青春记忆里飞驰的车轮。

它见证了

梦想如何生根,

又如何被守护与传承,

在时光中绽放绚丽的光芒。

《中学生》相伴,铸梦远航

初中毕业回到家乡后,没有人再教我学文化。记得有好多个夜晚,我捧着《中学生》入眠,梦里都是奇妙的大千世界。如今,我已从采写新闻,到编辑文学书刊,再到编纂史志书籍,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史专家。

儿子上中学时,我为他订阅了《中学生》。高中毕业后,他参军去了外地,五年后转业回家,自学参加了会计师资格考试,如今在审计事务所工作。

眼看着孙女就要跨入中学的大门,我继续为她订阅了《中学生》,想让她像我与她爸爸一样,从《中学生》中汲取营养,走出她自己的路。

——读者伊国华

这本杂志,让我读懂了他们的青春

作为一名在江西省万载中学辛勤耕耘的高中化学教师,我对《中学生》这本历久弥新的刊物有着别样的深情。在我青涩而美好的年华里,始终有《中学生》的陪伴。它和我一起度过了一段段难忘的时光,成为我青春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这么多年过去了,《中学生》杂志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。如今在课堂上,我常常引用杂志中的案例与知识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导他们深入思考。同时,它也是我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。通过杂志上的文章与反馈,我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,走进他们的内心,助力他们成长。

——读者刘平平

最美好的回忆

那一年,《中学生》编辑部举办“八十年代的中学生”征文比赛,我的创作获得了三等奖,老师通知我去学校领奖。

简直就像做梦一样,我骑着自行车朝学校飞奔而去。我的家乡是钱塘江南岸淤泥围垦形成的沙地,河网密布。河道多为人工挖掘,笔直如线;小路沿河而建,也是一直到底。我两手紧握自行车把手,身体前倾,用力蹬动踏板,大腿的肌肉发力到极致,路两边的树木、庄稼唰唰地往后移。

蓝天白云下,一个少年在河边骑着自行车,简直像飞起来了一样。

但是我还是嫌它慢,真是恨不得一步就飞到学校。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,时间像停止了一样。而且我以后再也没有过这种感觉。

沙地原野上少年飞驰的车轮,是我最美好的回忆。

——读者罗松巍

  编辑:耿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