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卷凝香,新章染墨

2025-10-16 17:47:07
来源:未来网
“古存今,朝存夕,时光流转更殷殷;口相传,心不移,东方美学有知音。”
片尾曲缓缓播放完毕,我才渐渐回过神来—中国非遗实在令人惊叹。这可爱可敬的中华文化,竟在我们的血脉里,殷殷地流淌了五千年。她早已融入我们的根基,成为我们生活中、生命里,一颗璀璨的明珠,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自禹铸九鼎,浸礼乐春秋,染六朝金粉,经烈火熔铸。神州大地上,朝代更迭,变化万千,这使得中华文化沉蕴博远,而中华文化就是华夏民族生命的根基。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,已然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。习近平曾说过“保护好、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、对人民负责。”所以,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,刻不容缓!
开放乃传承第一要义。没有开放,世人就对文化没有认知。没有认知,何来传承?坚持开放者如唤醒故宫的“看门人”单霁翔。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他,在任期间主张开放故宫,举办展览。在他的带领下,人们得以亲近那些曾被“束之高阁”的文物,得以与文化进行密切的交流。在他任职期间内,他不断开放各种展览,使故宫从只可远观的“高岭之花”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。让当代的人们在欣赏这些精美工艺品的同时,也将故宫背后蕴含的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以开放的态度传承下来,与古人交流,与文化共舞。让人们在古香浸润的楼阁之间,进行文化教育;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之中,进行文化传承。
与时俱进的革新是传承文化中的关键一招。只有这样,传统“老文化”才能吸引“新传承”,焕发“新生机”。随着文化产业的壮大,各种新领域、新主体、新技术层出不穷,文化也要与此相结合,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发展。如湖州市吴兴区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。潮流感与体验感的碰撞,让文化更出圈。在这里,既有木作、陶艺、手工饰品等传统的手作,还有咖啡、绘画等新时代的体验项目。“旧”与“新”的融合,使古乡焕发出新生机。人们在人间烟火中感受文脉流淌,在文化的浸润中欣赏诗画美景,就在这样的薪火相传中,中国传统文化从远方走来,也必将被带到更远的地方去。
要传承好中华文化,就要把传统的工艺创新结合到现代生活与科技中。古有言:“不薄今人爱古人,清词丽句必为邻。”就告诉我们,对待文化遗产,全面,公平,不要薄古厚今,也不要厚今薄古。而古文化与今文化的有机结合,为我们对待文化遗产找到了一条新出路。就像在贵州群山中与侗族木屋静默守望的中国天眼,侗族木构营造技艺启发了中国天眼的钢圈梁设计,助力中国科学家探索未来世界。还有从牙舟古窑的火种,到生物陶瓷的新梦,当古法烧制与现代合成在陶瓷的世界相遇,“人造牙釉质”谱写出匠心与智慧的新篇。这样的有机结合,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,更是利用好了传统文化,为传统文化注入源源活水。
中华文化并非单纯的四个汉字,那是精神上的东西,需要不断剖析、革新。习近平说过“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,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。”文化的传承迫切需要的是更多的新一代的积极参与,用青春的力量推动文化传承的“一池春水”。富有朝气力量的加入,是文化传承秉轴持钧的关键。所以,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学习与传承中华文化。传承中华文化,刻不容缓!
学校: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
学生姓名:邵子原
指导教师:祝欣

  编辑:郭超